6月12日上午,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孙晨光介绍今年全省“三夏”生产相关情况;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一级调研员严春晓,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局局长、一级调研员金宇,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通行费结算部副部长张文斌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钱伟玲主持。
发布会上,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孙晨光介绍了2024年全省“三夏”生产情况。以下是发言实录: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全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产量连续11年在700亿斤台阶基础上稳定提升。6月初我省已进入“三夏”大忙时节,当前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正在全力奋战在“三夏”生产第一线,确保夺取夏粮丰收,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就今年“三夏”生产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夏”生产。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研究,深入石家庄等地生产一线指导“三夏”生产,提出明确工作要求;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三夏”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对“三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5月30日,省委农办成立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交通运输、公安交警、气象、粮食储备、供销以及石油等部门参加的“三夏”生产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抓好全省“三夏”各项工作。从6月3日起全省实行日调度制度,推动各地落实落细“三夏”生产措施。省市县分级制定了夏收夏种夏管工作保障方案,成立工作指导组,采取省包市、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的办法,进一步压紧各级粮食生产责任,全力保障“三夏”生产顺利开展。
去年,我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通力协作下,所有积水地块在9月底前全部退水,全省上下抢时抢墒播种,冬小麦实现应播尽播、能播尽播,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10.1万亩。我们大力推行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行动,全面落实耕种管收、地种肥药等全领域、各环节增产减灾措施,加上气象条件总体有利,预计今年夏粮将继续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态势,小麦总产量有望首次突破300亿斤大关。
全省大规模小麦收获已从6月6日起自南向北陆续展开,截至6月11日17时,全省小麦已收获1906.5万亩,进度56.4%。当日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5.2万台,其中跨区作业3434台。全省有望6月23日前后完成小麦收获,6月30日前后完成夏播计划。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夏收,确保颗粒归仓。我们常讲“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我省夏粮占全年粮食的40%,远高于全国20%的占比,对我们而言,确保夏粮丰收尤为重要。全省各地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农时不等人的紧迫感,未雨绸缪,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夏收工作。一是抓实机具保障。我们以县为单位,准确掌握在用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分布情况,建立机具保障清单,动态发布各地小麦成熟时间、农机供需等信息,对于机具缺口较大地区及时协调填补缺口,确保每块麦田有机收、收在适收期。开通183部24小时服务电话,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同时,我们紧盯农机田间作业、道路通行等重点环节,提前组织排查整治农机安全风险隐患,加强作业现场管理,把农机作业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二是抓好保通保畅。我们与省交通运输部门印发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通行明白纸,落实农机大件运输优先许可和免费通行政策,发放跨区作业证2.2万张,开辟高速“绿色通道”1088条,全力保障通行顺畅。三是抓牢应急准备。我们立足328个农机应急作业队、46个应急救灾中心建立服务台账;立足协调引进河南等周边省份应急作业机具建立互助台账;立足救灾减灾需求以县为单位建立救灾机具对接台账;立足破解湿粮销售、运输、烘干难题建立粮食经济人对接台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做好防灾准备。四是抓细服务举措。我们组织各地及时提供检修调试和保养服务,确保11万台小麦收割机、19.4万台玉米播种机状态良好;会同气象部门制定《农业气象服务专题》《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第一时间传达预警信息;我们动员全部农技力量,在麦收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精细化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开展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和对比试验,带动全省机收损失率保持在国家要求以内。
(二)环环紧扣抓好夏播,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我省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产量占比约6成,秋粮丰收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稳定。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打好秋粮丰收基础,我们提早制定了《全力抓好夏种夏管工作方案》,开展分市包联指导,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一是种足。年初,我们向各市和雄安新区下达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统筹考虑全年粮食任务、小麦收获面积和春播落实面积,我们明确了各地夏种需要完成的面积,提前着手、贴茬抢种、应种尽种,确保秋粮面积只增不减,坚决杜绝耕地撂荒,力争超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二是种好。指导各地压茬推进夏收夏种,加强机具调度,收一块、种一块,加快播种进度,扩大适播面积。结合实际选用高性能播种机,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壮,种植密度合理。今年是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三年,我们继续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开展精准精细指导服务,配齐配足专用机具,确保面积到田、播种质量提高。
(三)千方百计抓好夏管,确保秋粮抗灾夺丰收。我省夏季在田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大豆,我们建立了专家团队、农技骨干、“一村一名农技员”三支技术队伍,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一是管好。根据作物生长进程,我们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组派各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分区落实浇水、施肥关键技术措施,做到早管、细管、巧管。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效率,努力提高单产。二是管细。今年我们继续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对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和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县,组建省级专家团队,实行全程“一对一”包联指导,按照“一县一策一方案”要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补短板、挖潜力,因地制宜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加强品种技术配套,落实耕种管收各环节关键措施,对症施策落实综合技术,努力提高关键环节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积极组织玉米、大豆等作物单产提升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努力实现种粮大户培训全覆盖,促进单产稳定可持续提升。三是防灾。夏季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多发重发期。据预测,今年阶段性洪涝干旱风险较大。我们提早印发《2024年农业防汛抗旱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河北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河北省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技术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水利、应急、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进行预警,研判气象灾害发生趋势,特别是夏种期间气象条件,盯紧灾害发生趋势,分区域、分灾种提前制定极端天气夏种技术预案,提前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以防灾减灾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同时,加强对草地贪夜蛾、蝗虫、玉米螟等夏秋季节易发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遏制病虫暴发危害,努力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
夺取夏粮丰收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周密安排、真抓实干,精心做好夏收等“三夏”各项工作,确保夺取夏粮丰收,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环节实录:
人民网记者:目前我省已进入“三夏”生产关键时期,请问就“三夏”跨区农机运输服务车辆保通保畅工作采取了哪些举措?
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通行费结算部副部长张文斌回答:
我单位提前印发《关于切实做好“三夏”跨区农机运输通行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做好“三夏”跨区农机运输服务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通行农机运输转运车辆18171辆次,免收通行费689.22万元。总体运行通畅。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前研判农机运输需求,主动向农机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有关运输服务主体等,宣传普及道路运输安全知识和大件运输政策。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和指挥调度,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二是加快证件办理。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全力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引导农机手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依法合规选择适宜运输车辆、依法办理大件运输许可。优化大件运输审批程序,实行网上办理,主动上门办理,做到即申即接即办。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在显著位置张贴已印发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保通保畅明白纸》,引导司机及时办理相关证件。截至目前,已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1273张。
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全省开辟“绿色通道”1088条,对于持有《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和《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的车辆,各收费站口优先保障便捷快速免费通行。对于未及时办证车辆,也以先免费通行、后提醒办理的方式,保障车辆快速通行。
四是做好通行服务保障。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优化公路出行服务,及时发布路况信息,有效提高农机运输车辆跨区作业安全性和及时性。同时,充分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服务保障作用,为农机手提供停车休息、餐饮等服务。
五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三夏”期间我单位成立2个督导组,开展明查暗访,推动工作落实。各地也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农机运输保障服务工作开展督促指导,确保做到督查全覆盖、通行无障碍。谢谢!
河北日报记者:减损就是增产,国家高度重视机收减损工作,请问近年来我省在机收减损工作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样成效?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局局长、一级调研员金宇回答: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在当前耕地资源有限、增加播种面积十分困难的前提下,机收减损成为一项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损耗浪费、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下发《关于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收获机械、机手操作保持良好技术状态这两个关键要素,紧盯三大主粮作物和“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落实落细农机管理服务措施,不断强化宣传动员、机手培训、技术指导、装备升级、质量管理、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进一步降低机收损失,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贡献农业机械化力量。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将机收减损作为农业机械化主要工作。2023年,我省在48个小麦主产县299个乡镇366个取样点、进行了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活动,经统计测算,小麦平均损失率为0.91%,较上年1.05%降低了0.14%,相当于多收粮食4000万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主要采取了四方面工作措施:
一是广泛宣传动员,树牢“减损就是增产”意识。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及短视频、明白纸、微信群等农民喜闻乐见的传播渠道,广泛宣传机收减损的重要性,提高群众和农机手的减损增产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坚持“简约务实、农民自愿”的原则,动员广大农民和农机手落实好机收减损技术,推动农机化生产按标按规作业,做到不干扰正常生产秩序,不增加农民负担。截至目前,全省共印发宣传挂图3.1万份、明白纸32.7万张,集中宣传258场次。
二是强化技术培训,提升机手操作能力水平。各地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切实提升机手关键环节操作水平和作业质量。师资上,充分发挥农机高等院校、产销企业、农机服务组织以及农机“土专家”等专业化力量,强化实训效果。手段上,突破传统培训模式,利用在线直播、短视频、公众号等渠道,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培训时效。目前,已累计培训专业农机手8000人次以上。
三是做好检修保养,确保机具参数状态良好。各地依托农机推广骨干力量和农机“土专家”,围绕提升机具性能,降低割台损失、夹带损失、清选损失,找准机收减损等重点环节,采取“远程指导+实地检修”“集中培训+点对点指导”相结合方式,在“三夏”农机化生产开展前对小麦联合收割机开展一次全面检修,做到机具保养维修到位、参数调整到位,确保机具和机手以最佳状态投入农业生产工作。组织专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巡回指导,指导农机手及时排除故障。每年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600次以上。
四是开展技能比武,加快减损技术示范推广。各地抓住机具功能性能提升适配、机手作业操作到位、农机农艺集成配套等关键综合施策,因地制宜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推动先进高效机械升级换代,优化完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去年夏收期间共组织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42场次,其中省级组织1次,平均机收损失率达到0.91%。今年6月4日在邯郸组织的机收减损“大比武”中,平均损失率为0.69%,损失率进一步降低。目前,在小麦面积50万亩以上的14个县陆续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力争带动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保持在1.05%以下。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大技术培训指导,抓好损失监测调查,提升应急收获能力,将机收减损工作落实落细、取得更大实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北总站记者:据了解,我省粮食产量连续11年在700亿斤台阶上稳定提升,特别是近三年连续稳定在760亿斤以上,请问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一级调研员严春晓回答: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河北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要素保障,按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总要求,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河北贡献。
一是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稳定粮食生产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多次专题研究保障粮食安全工作。在每个关键农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志深入一线,实地调研指导,提出明确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粮食稳产专项行动方案,扎实推进稳面积、提单产各项措施,成立由厅级干部带队的包市工作组,下沉一线全程调度指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各级各相关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出台政策举措,细化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多措并举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开展防范“割青毁粮”专项检查和撂荒耕地排查整治,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和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和主要指标演变趋势良好。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扎实推进盐碱地改造开发、品种选育、技术集成、规模经营等工作,2023年秋播旱碱麦155万亩,较上年增加55万亩。支持15个种业企业建设小型种质资源库、创新联合体和商业化育种中心,开展节水小麦、强筋小麦等7个粮食作物省级育种联合攻关,建设11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出“马兰1号”“张杂谷”等多个高产抗逆品种。建设40个小麦、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带动全省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是千方百计减轻自然灾害损失。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理念,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沟通会商,统筹多方力量做好灾害预警、抗旱水源储备、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合力防范应对自然灾害。修订完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技术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各类灾害处置方式,做好救灾种子、农药等农资准备,为灾后恢复生产赢得主动。及时发布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预警信息,全面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特别是面对2023年特大洪涝灾害影响,成立17个由省、市、县农业干部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包联指导组,驻县包片蹲点,逐地块分析研判,及时出台《受淹地块冬小麦播种和管理工作方案》《应急救灾农机储备实施方案》,指导水淹重点地区加快排涝清淤、消杀处理、散墒整地、培肥地力等工作,尽快恢复耕种条件,实现应播尽播、能播尽播。
四是多措并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指导各地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政策,稳定种粮预期。出台《关于加大对全省种粮大户支持力度的若干措施》,通过优化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服务、支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政策农资技术保障、优化金融服务等十项措施,帮助种粮大户降成本、增效益,激励种粮大户多种粮、种好粮。统筹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等项目资金,支持种粮农民改善生产条件、推广先进技术。全面推行精细精准科学管理,充分发挥体系专家、农技人员和“一村一名农技员”三支队伍力量,针对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实现“向管理要产量、向科技要效益”。
长城网记者:请问我省是如何实施高性能播种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的?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措施是什么?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局局长、一级调研员金宇回答: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2024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扩大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高性能播种机等有助于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机具的推广应用。机播质量直接影响作物出苗质量,直接关系作物单产水平,全面提高粮油作物机播质量,是大面积提升单产潜力的有效措施。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筛选主推机型。组织各地从种床准备、精量播种、播深一致、单体仿形、播后镇压等结构因素,综合评定播种机性能,筛选一批可靠性高、适用性强、农民宜接受的播种机械并大力推广。目前,已筛选玉米播种机11个厂家、29种型号,大豆及复合种植播种机9个厂家、22个型号。
二是加快创新研发。统筹工信等部门政策资金,充分调动省内播种机生产龙头企业研发积极性,加快播种机科技创新和更新换代。截至目前,研发制造了气吸式施肥精量播种机,实现了电控智能播种;创新研制了小麦差速充种沟式排种器,实现了单粒排种,显著提高了充种性能。新研制的小麦密行播种机较同等机具播种均匀性提高25%,田间作业行驶速度可达9千米/小时。
三是加强试验示范。以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机。举办玉米高性能播种观摩演示活动,利用网、微、端、视、听等多种媒体宣传报道,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方式,扩大新机具新技术应用范围。目前,全省打造了10个农机装备高端、技术路线优化、作业模式完备、农机农艺充分融合的“千亩方”样板,形成了高质量、高标准的玉米单产提升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四是推进“优机优补”。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对高性能播种机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等机具,实行优先鉴定、提高补贴标准,推进实施优机优补,促进高性能播种机械尽快应用到生产一线。今年,新增高性能播种机443台,其中气力式播种机111台,指夹式播种机321台。
下一步,一是继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将提升机播质量摆上粮油生产工作和农业机械化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措施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强化高性能机具研发推广。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首部企业等各方优势,加快研发单粒高精度排种、作业参数智能监控等关键技术及部件,创制兼用型高速变量智能联合播种机和玉米大豆高速精量播种机。鼓励农机企业与农机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高性能播种机研发、生产和推广一体化新模式。三是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推动玉米机播质量与清垄灭茬、条带旋耕、合理密植、分层深施肥等农艺要求相结合,最大程度提高出苗率、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幼苗危害率,确保一播全苗,为玉米稳产增产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强化政策项目支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和全程机械化项目,加大高性能播种机补贴力度,对新型适用机具通过新产品试点纳入补贴范围,激励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手购置并使用高性能播种机作业,加快推动播种机具升级换代。